深圳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方面走在**前列。據市工信局數據顯示,在工業互聯網的支持下,富士康、創維、華星光電、比亞迪等一大批制造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得以提升;據抽樣調查顯示,在實踐數字化轉型后,深圳52.6*企業的生產成本得以下降,53.3*企業的產品良品率得到提升,29.4*的企業原材料損耗進一步減少。
在深圳,某大型面板廠商通過與騰訊云合作,采用視覺AI算法,搭建了一整套缺陷檢測系統替代質檢工人,使企業大幅降低人工成本,檢測樣品成本可從30多元降至2元;此外,通過AI輔助,還可檢測出一些人眼從超聲波圖像中無法發現的細微缺陷,使得整體缺陷檢出率提升到99*。
深圳步科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在金蝶云·星空MES云的幫助下,成立了超*柔性化、數字透明化、機器設備智能化以及電商與工廠一體化的智慧云工廠,相對于同行,深圳步科可以縮短86*的制造生產周期,使成品庫存降低40*、庫存周轉率提升30*。
在服裝領域,贏領智尚建立了**女裝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產線,使整體成本降低20*以上,產品交貨期從30天縮短到7天。
而國內醫療設備龍頭企業邁瑞醫療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,產能增加了兩倍,每年產生經濟價值超過200萬元。
新冠疫情發生后,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前沿技術也在企業復工復產、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對此,騰訊**執行副總裁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指出,本次戰疫中產業互聯網需求增加,多個垂直產業引入數字技術并快速落地應用,正是產業互聯網能力的集中演練,也是新基建進一步發展的起點。
健康打卡、口罩檢測、入園預警、離崗檢測······在深圳龍崗坂田的華為總部基地,通過利用新ICT技術,華為推出了智慧園區疫情防控解決方案,使上萬名員工能夠安心、有序復工。
日前,騰訊海納宣布聯合左鄰永佳推出園區防疫平臺,為企業園區提供無接觸、**率、智能防控的***解決方案,助力企業應對復工帶來的疫情風險,如多家停車場實行二維碼或人臉識別門禁零接觸通行。據悉,該方案已與市場80*的停車硬件廠商完成對接,車場入口可自動識別臨時用戶、月卡用戶,實現無接觸停車繳費。
數據及AI服務提供商明略科學院主任于政表示,雖然因為人手短缺,一些工業企業無法復工,但其中很多流程和環節可以通過遠程辦公或遠程診斷來解決,利用感知計算打通決策分析系統,實現從研發到生產、運營等全生產周期管理,降低對人的依賴,保證工廠能在**時期穩定運轉。
業內人士指出,機器換人將是未來工業智能化的方向。在深圳比亞迪的大型電子工廠車間,排列整齊的大型機械臂代替了人工,其手機玻璃面板的組裝工作實現了無人化操作。以TCL、華星光電為代表的面板廠商在質檢、出貨等環節也實現了智能機械代替了人工。
在日前由騰訊主辦的線上數字轉型策略會上,專家認為真正的工業智能化是指智能化換人,未來,機器將擁有替代人做決策的能力。據了解,機器替代人做決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除了數學、計算機、人工智能等范疇的學習,還需要運籌學的方法做優化求解。例如,現在機械臂只能在封閉的環境下、固定位置做簡單重復性勞動,未來將實現移動,甚至對車間生產進行控制。
“當前的智能機器人使用率并不高,協同能力有限。”天澤智云解決方案副總裁史喆表示,只有人機協同提高智能化、更加自然地交互,以及機器調度等問題都解決了,智能機器人才能真正發揮作用。而在這個研發、演進的過程中,深圳企業大有可為。